維東哨所,位于長白山西麓,海拔1700余米,方圓百里無人煙。這里冬季長達8個月,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雪大風狂,一到冬天,這里就成了“雪海孤島”。
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有一群十八九歲的中國軍人,長年駐守在長白山之巔,與孤寂為伴,與風雪為伍,用滿腔熱血戍守祖國邊疆。
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記者走進陸軍某邊防旅維東哨所,親身感受邊關(guān)的靜、風雪的冷、偏僻的苦和熱血男兒的堅毅……
道路阻隔,軍地接力送年貨
清晨,獵豹車從部隊機關(guān)大院出發(fā),記者的心便隨著汽車的顛簸起起落落。車里播放著許飛唱的歌《他在那里站崗》。動情的歌詞,舒緩的音樂,讓大家情不自禁想到即將奔赴的哨所。
進入“三九”以來,長白山地區(qū)連降大雪,冰雪路面顛簸不堪。陪同采訪的該旅政治工作部支干事詳細地介紹著維東哨所的情況,歸納起來就是:雪多、風大、環(huán)境苦?!坝幸荒甏笱┫铝艘徽?,第二天大雪封住哨所的門,戰(zhàn)士們只能從二樓窗戶跳出去清雪。還有一年冬天,大風把哨所的房蓋掀開,官兵們晚上不得不裹著大衣棉被硬挺了一個星期。直到兩年前,哨所才在省委省政府、省軍區(qū)等各級黨委的關(guān)心下,官兵們才告別沒電沒信號的艱苦日子……
汽車繼續(xù)一路向北,人煙越來越少,道路越來越窄,海拔越來越高,積雪越來越厚……
司機小心翼翼地駕駛著時不時打滑的越野車,可沒多久便被前方的清雪車攔停下來。
原來,接連兩天暴雪,道路積雪近一米厚,連隊為哨所購買的年貨無法上送,被大雪阻攔下來。當天,景區(qū)得知情況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員駕駛推雪車清雪,爭取在天黑前,打通道路,保證年貨順利送達。據(jù)介紹,每有大雪封山,景區(qū)都會幫著清理積雪,保證道路通暢,確保山下給養(yǎng)隨時能送上山,確保哨所的官兵遇有險情隨時能下山。
說話間,前方駛來兩輛摩托雪橇。記者看到雪橇駕駛員身上滿是飛雪,帽子上、面罩上凝結(jié)著一層厚厚的霜。原來是排長王玉生得知情況,下山前來迎接年貨。王排長一邊指揮從車上往雪橇后的拖箱里裝一些不怕凍的年貨,一邊安排我們轉(zhuǎn)乘雪橇前往哨所。記者看到,年貨不但有燈籠春聯(lián)彩燈,還有糧油大米、蔬菜肉禽等,可謂一應俱全。
王排長說,道路至少要一天才能打通,為了趕時間,只好先用摩托雪橇接一部分。
記者坐著雪橇在雪地飛馳。零下20℃的嚴寒,冷冽的寒風,濺起的飛雪,像刀片一樣刮在臉上,盡管穿著羽絨服又套著軍大衣,可依然感覺到渾身發(fā)冷。雪橇在林中穿梭,七拐八轉(zhuǎn),終于停在位于長白山腹地的維東哨所。兩幢小房孤零零地立于山間。房頂上是雪,房子四周也全是雪。
“吃完午飯我們直接去巡邏,要不然怕時間來不及。”王排長告訴記者。
風雪中,擦亮37號界碑
不進哨所,不能稱之為走基層;不隨官兵巡邏,不足以感受官兵的艱辛。
吃過午飯,巡邏組官兵便全副武裝,整齊列隊。他們帶著棉帽、面罩、防風眼鏡,背著滑雪板,6人的巡邏小隊,分乘3輛摩托雪橇踏上巡邏路。
出發(fā)前,排長拿著膠帶,幫記者把鞋和褲子綁上膠帶。他一邊綁一邊說:“用膠帶把鞋和褲子纏上,防止雪進鞋里,這樣防寒保暖?!?/p>
一切準備就緒,隨著一聲“出發(fā)”的命令,茫茫雪原響起隆隆的馬達聲。雪橇飛馳,大家精神抖擻地向天池進發(fā)。隨著坡度的增加,雪橇在長白山厚厚的積雪上艱難地行駛。時而熄火打滑,時而掉進雪窩里。幾經(jīng)努力,終于抵達停車場。
“我們從這條路,徒步爬上去!路的盡頭,便是我們的37號界碑?!?排長指著茫茫雪山說道。
路?哪里有路?記者看到,原本供游人行走的棧道,早就被風雪深深掩蓋了起來。打頭陣的排長憑著記憶,順著山的走勢,帶著隊伍在積雪上幾近爬行,身后留下的痕跡很快就被大風卷來的雪沫填平。拿在手里的一米多長的滑雪杖,成為了探測雪深的工具。大家你拉我推,一點點地向山頂爬去,掙扎著,跋涉著,弄得滿頭大汗……
終于到了!7公里的風雪路,竟“走”了4個多小時。長白山之巔,狂風大作,讓人站不穩(wěn),風雪打在臉上生疼,根本睜不開眼??蓱?zhàn)士們依然持槍迎風挺立,立于山巔,就像面前這巋然不動的界碑。
王排長用手撫去落在37號界碑上的積雪,并仔細地擦拭國徽。他告訴記者:“雖然在這條巡邏路上不知走了多少回,可每次新年前到界碑前,都特別激動、自豪!”
界碑是祖國領(lǐng)土主權(quán)的標志,巡邏執(zhí)勤查看界碑是邊防官兵的重要任務。王排長告訴記者,他們轄區(qū)內(nèi)的兩座界碑都在高山雪峰之上,每次巡邏都是對體能和意志的考驗。山路險峻,積雪沒路,但依然阻擋不了官兵巡邏的步伐。
此時,長白山天空深藍,天池水面早已冰封。陽光下,界碑上鮮艷的國徽耀眼奪目。警覺的哨兵用掛霜的雙眸巡視著北疆,警惕地搜索著每一絲變化。
零下40°C 哨所官兵的堅守
長白山的夜來得早,官兵們查看完情況,王排長用衛(wèi)星電話向上級匯報“無異情”后,準備回撤,此時夜幕己悄然降臨。氣溫,也變得越來越低。
回到哨所,景區(qū)工作人員已打通道路,指導員高樹偉送年貨的車也停在了營區(qū)里。高指導員的到來,讓哨所熱鬧起來。
糖醋排骨、松鼠魚、鍋包肉、西紅柿燉牛腩……今天后晚餐很豐盛。“這個松鼠魚、西紅柿燉牛腩都是指導員下廚做的?!贝妒掳嚅L陳碩向記者介紹,“連長指導員每次來哨所,都會下廚做兩個拿手菜?!?/p>
哨所十來個官兵,除了兩個已婚士官被王排長“強行”安排回家探親外,其他官兵在這里堅守。“今后回家過年的機會很多,但在哨所陪祖國過年的機會守一年少一年?!蓖跖砰L說,雖然哨所人手少,只要大家堅持一下就挺過來了。
吃過晚飯,高指導員檢查哨所“春晚”的準備情況。節(jié)目單上,相聲、小品、舞蹈、歌曲等節(jié)目排得滿滿。記者正贊嘆哨所人才濟濟,高指導員卻說:“這次來哨所,不單單是送年貨,還要檢查官兵節(jié)日戰(zhàn)備情況。過節(jié)不忘戰(zhàn)備,這是軍人的責任。”
忙碌一天,戰(zhàn)士們熄燈就寢。而高指導員此時卻著裝整齊,準備去接崗。室外的氣溫降至零下40℃。站在空曠的夜里,人如同站在冰窯里,而大院里的哨兵依然警惕地守護著邊關(guān)的安寧。
干部巡邏打頭陣,晚上站最冷的那班崗,做戰(zhàn)士最喜歡吃的菜……這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在連隊已成“慣例”。指導員笑著說:“我們干部多吃苦,就是為了讓戰(zhàn)士少吃苦。我們軍人多吃苦,就是為了讓身后的人民不吃苦?!?/p>
邊關(guān)、冷月,哨位、士兵,風雪、鋼槍……官兵穿著裝具,戴著頭盔,站在哨位上,在夜色中交接敬禮,用軍人特有的方式守衛(wèi)著祖國的邊關(guān)。
“迎風雪握鋼槍為人民站崗,戰(zhàn)嚴寒守界碑陪祖國過年?!鄙谒箝T上的春聯(lián),耀眼奪目,道出了邊防戰(zhàn)士的責任,更道出官兵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