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社會 > 新華社:吉林延邊一個朝鮮族村莊的旅游“蝶變”

手機版百姓熱線
空白

新華社:吉林延邊一個朝鮮族村莊的旅游“蝶變”

2020年07月24日 06:39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楊麗娜的電話最近又成了熱線,從早到晚,各地旅行社尋求合作的電話響個不停?!肮鈻|村去年的游客接待量就達到45萬人次?!睏铥惸日f。她也早已習慣了這種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

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東城鎮(zhèn)的光東村是楊麗娜押的一個寶,她看中的是這個朝鮮族小村莊的旅游發(fā)展?jié)摿Α?8%的村民是朝鮮族,民族特色濃郁。光東村交通便利,是延吉市去往長白山的必經之地。2011年,經營一家旅行社的楊麗娜轉戰(zhàn)光東村,辦起旅游公司,搞起朝鮮族民俗旅游。

“剛來的頭幾年,全國各地200多家旅行社與我們合作,光東村的民俗旅游資源很受市場青睞。”楊麗娜說。然而,風光背后令楊麗娜著急的是光東村多年來無法突破的發(fā)展瓶頸——城里人用不慣農村的室外旱廁。游客往往吃個午飯,就匆忙趕往下個景點。光東村成了游客“歇一腳”的補給點。

轉機出現在5年前,和龍市投資1700萬元用于光東村“廁所革命”和集中污水管網改造。如今,全村210戶的室外旱廁都“搬”進了屋里。今年,村里新增設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修馬路、安路燈、筑圍墻,人居環(huán)境大幅改善,光東村旅游產業(yè)迎來機遇。

楊麗娜經營的旅游公司將15戶外出務工村民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屋內朝鮮族火炕、衛(wèi)生間、電視、空調等設施一應俱全?!叭ツ?,當地政府又投資改造了45棟民宿,游客在村里不僅能‘歇一腳’,也能‘住一宿’了。光東村從旅游途經地變成了旅游目的地?!睏铥惸日f。

隨著越來越多游客“涌”進光東村,村里和旅游公司合作成立了舞蹈隊,為游客表演朝鮮族歌舞。“一年演130多場,每年靠跳舞我能多掙3000元。”村民金貞淑說。

長白山下,海蘭江畔。蔚藍的天空下,光東村一望無際的稻田中涌動著綠色的生機。朝鮮族“水上人家”、大米交易中心、共享農業(yè)基地、鄉(xiāng)村振興展館等項目正在建設中。

光東村第一書記玄杰說,光東村將打好“民宿+民俗”組合牌,不僅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來,也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一起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美麗。

[ 本作品中使用的圖片等內容,如涉及版權,請致電。確認后將第一時間刪除。聯(lián)系電話:0433—8157607。]

延邊信息港 / 延邊廣電客戶端
標簽: 東村  楊麗娜  朝鮮族  游客  旅游 

信息廣場

登錄天池云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