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1月9日發(fā)表題為《“又一個空想”:俄羅斯外交部評述“民主峰會”》的文章,作者為伊琳娜·塔蘭與伊麗莎白·科馬羅娃,全文摘編如下:
與民主毫無關系
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美國發(fā)起的“民主峰會”是“又一個空想”,目的是展示西方有“建設性的聯合議程”。
扎哈羅娃在俄羅斯一臺的直播節(jié)目中說:“這一‘民主峰會’是又一個空想,想借此表明西方集體有某種建設性的聯合議程。聯合議程理應是一個個具體的實際事例,而不只是理論堆砌,然后又以丑聞收場。”
她還強調,在美國國內各種矛盾持續(xù)存在的情況下,該國對世界領袖地位的要求“是行不通的”。專家們認為,即將舉行的峰會與民主毫無關系,其所追求的是華盛頓的地緣政治利益。
扎哈羅娃認為,美國之所以召集這一峰會,是因為美國和北約內部都已意識到,在全世界目睹了阿富汗的情況后,再發(fā)動軍事行動“不太雅觀”。她解釋說:“但搞一個全球活動,就會讓人產生西方世界團結一致的感覺,這是完全可行的。于是想出了所謂的‘民主峰會’。”
她說,在這一活動中,受邀國家將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符合民主高標準”的國家,另一類是“向這一目標努力”的國家。
扎哈羅娃還提到,俄羅斯曾提出過“理性保守主義”觀念,主張在人類所取得的所有積極和有效經驗的基礎上,各國依據自身國情向前邁進。
她還進一步指出,與西方不同,俄羅斯的意識形態(tài)是在平等基礎上進行合作以應對威脅。
美國希望在12月把世界“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召集到一個公共的平臺,開一次“虛擬民主峰會”。白宮同時表示,大概一年后,“將舉行面對面的首腦會議”。
體現了“民主隔離”
美國問題專家馬列克·杜達科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美國發(fā)起的旨在團結西方世界的“民主峰會”是一個徒勞的想法。他說,華盛頓曾多次試圖舉辦這類論壇,以推廣自由價值觀,但都一無所獲。
杜達科夫強調,美國將自己定位為世界主要“民主國家”,并希望向其他國家傳授所謂“民主”,但實際上自身與民主價值觀相去甚遠。
這位分析家指出:“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看到美國存在大量矛盾:政治機構受到侵蝕、社會文化兩極分化、選舉舞弊丑聞。這一切讓人對美國的民主模式產生懷疑?!?/p>
國際人道主義和政治研究所專家弗拉基米爾·布魯特也持類似立場。他說,美國從來沒有捍衛(wèi)過民主,也沒打算這樣做。
他說:“美國認為,它有權宣布什么符合‘民主原則’、什么不符合‘民主原則’。例如,他們認為沙特政權是民主的,而伊朗政權不是民主的。因此,美國希望在進行這種考察的同時,再次驗證其盟友的忠誠,并試圖樹立一個媒體形象。這與民主本身沒有任何關系。這首先是為了促進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p>
布魯特還強調,美國所策劃的峰會是一種“民主隔離”的體現。
他認為:“實質上華盛頓是在說,全球存在一個圓錐體,位居頂端的是美國,美國是地球上‘民主的使者’。然后是核心圈子——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和英國,美國認為它們是可以永遠依賴的國家。之后是一個關系遠一些的朋友圈,包括北約成員國——華盛頓的附庸。下面就是那些想成為西方但永遠不會成為西方的國家。對美國當局來說,這種結構是非常方便的: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盟友?!?/p>
杜達科夫指出,美國確實仍覬覦成為所謂“自由民主世界”的領袖。他分析說:“峰會倡議是新冷戰(zhàn)的某種組成部分,這場新冷戰(zhàn)所針對的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現在,華盛頓想廣而告之,意思是說,它不希望依靠軍事侵略輸出所謂‘民主價值觀’,這讓美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失敗的,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已表明了這一點。白宮現在想利用軟實力。”
杜達科夫認為,美國策劃的民主峰會將以失敗告終。他說:“當然,在華盛頓主導下展示自己的團結對西方國家是有利的,但這一活動無法解決它們之間存在的主要矛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