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曾經的東滿特委機關所在地,素有“延邊井岡山”之稱。這里的山山水水都流淌著紅色血脈,這里的各族兒女都蘊藏著紅色基因。
10月30日,中省直媒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集中調研采訪團走進汪清縣,領略這座山水紅城如何厚植團結沃土。
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打造紅色教育的主陣地
一場秋雨過后,蒙蒙霧氣讓山間的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更顯莊嚴、肅穆。
“這是一面特殊的紅旗……”步入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烽火”主題展廳,該中心教育培訓部副部長李蕾介紹道,“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廣場東西兩側共擺放100面紅旗,每一面都有唯一的收藏編號,面向全國100個紅色之城、紅色企業(yè)、大中小學捐贈。大家眼前的這面,就是第050號紅旗!”話音剛落,記者們便圍上前,用鏡頭記錄下“紅城”中的這一抹“中國紅”。
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于2021年投入使用,為充分發(fā)掘利用汪清紅色資源,在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jù)地遺址入口處,建設了“烽火”主題展廳。展廳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布展面積2400平方米,分為序廳、“邊疆危機 奮起反抗”、“旗幟豎起 共御外侮”、“不畏強暴 浴血奮戰(zhàn)”、“不屈不撓 最后勝利”及尾廳六個部分,以大量史料、圖片及場景,講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延邊各族兒女百折不撓、喋血抗日的壯麗史詩。
今年7月,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作為延邊州首批4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之一,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重要平臺”、學習實踐的“重要渠道”、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陣地”。
汪清縣第四幼兒園:培養(yǎng)有根的中國人
走進汪清縣第四幼兒園,仿佛走進了充滿童真童趣的樂園。一樓的“國粹苑”里,燈光昏暗,小朋友們個個端坐,不錯眼珠地看向前方,眼神里閃著好奇、驚喜的光。原來,一場講述花木蘭替父從軍故事的皮影戲正演得熱火朝天。
“本月我們以皮影戲為主要內容,講述傳統(tǒng)故事、英雄故事,特別是兒童英雄的故事,上個月表演了56個民族的舞蹈串燒……‘國粹苑’活動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題、每天都有新鮮的內容?!蓖羟蹇h第四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兼園長李海蘭說,“國粹苑”已經成為孩子們感受傳統(tǒng)文化、非遺文化的場所,以及體驗、展示的小舞臺。
近年來,該園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融入日常管理、課程建設和保育教育全過程,以黨建為引領,促進各族師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今年9月,李海蘭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殊榮。載譽歸來的她信念更加堅定,表示要持之以恒成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將愛黨愛國作為教育的底色,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種子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fā)芽。
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在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中增強文化自信
創(chuàng)始于農業(yè)勞作的中國朝鮮族農樂舞是朝鮮族綜合性最強的舞蹈,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體,是中國朝鮮族最具代表性的藝術表演形式之一。2006年、2009年,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先后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汪清縣素有“象帽舞之鄉(xiāng)”的美譽,這里的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朝鮮族農樂舞為主題的展館。它以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發(fā)展歷史為主線,通過圖文、實物展示及場景還原、實景沙盤和教學體驗的形式,詳細介紹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發(fā)展演變,充分展示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文化魅力。
今年,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掛牌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成為我州旅游促“三交”基地,據(jù)館長孫智強介紹,截至目前,該館已組織開展各類培訓、演出200余場,接待游客3.5萬余人次。
來源:延邊日報
初審:佟焱
復審:張洋
終審:孫明暉